夏至多地炎热升级(夏至适合做什么养生项目)
资讯
2024-11-01
381
1. 夏至多地炎热升级,夏至适合做什么养生项目?
食疗:夏至天气炎热,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可以多吃点绿豆汤清暑或者薏米、芡实祛湿,食用冬瓜、西瓜、空心菜等应季的新鲜蔬果。
运动:天气炎热时,要避免正午在室外运动,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运动,在进行锻炼时强度不可过大,以免出汗过多,造成体液和精力被过度消耗。
2. 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?
请点击关注【乡村关中】, 分享不一样的“三农”精彩。
今天阳历6月21号是夏至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个节气。夏至这天是太阳直射最高的一天,也是白昼最长的一天,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现在天气逐渐火热,而到了阳历7月12日时,就进入三伏天了,那么,节气进入伏天后,哪天最热呢?那就随“三农”领域民间观察员的【乡村关中】一起来了解一下:
第一,关于“三伏天”的认知。每年刚到夏天,农民都会说,天气一入伏天,就热起来了,那么“三伏天”到底是什么时间呢?它是在小暑和立秋之间,是一年中温度最高,也是最潮湿的时间段,常有雷雨伴随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“东边日头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就把三伏天写的淋淋尽致。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“三伏”是关中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它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
第二,“三伏天”的时间段划分。在民间,人们所常说的“三伏天”,一伏是十天,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,所以,划分三伏天,就是: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,为第一伏开始计算天数。比如,2019年的“三伏天”时间表为:初伏为7月12日~7月21日,中伏为7月22~8月10日,末伏为8月11日~8月20日。这样一看,大家也就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了。
第三,“三伏天”闷热原因。我们都知道,农民说的入伏后,气温猛地升高,地面温度也增高,万物每天吸收的热量不断增多,而散发热量极少,这样地面温度的热量不断积累下来,一天比一天热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进入到“三伏天”后,地面的温度就达到了顶峰,天气就酷热难耐。同时,此期间,夏季雨水也增多,造成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而到了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了。
第四,三伏种中伏是最热。农村人常说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,说的意思就是在天气最热和最冷的时候,用来磨练人意志,因为这样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毅力,也是锤炼人的最佳的时间。一年中,最热的日子就是“三伏天”,而“三伏”中又以“中伏天”最热,而末伏过后,天气也就慢慢地变凉快了。这是自然现象,任何人都无法更改。
第四,末伏在立秋之后农村人称“秋老虎”。中伏过后,就进入末伏,而末伏天一般在立秋之后,因此,农村人常说: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,晚上立了秋,还有二十四个火老虎。这样的民间谚语把立秋之后的天气变化,描述的更加清楚了。而立秋过后,天气早晚比较凉爽,到中午时分就比较炎热了;如果立秋是在晚上,那往后天气是还比较热的,这就是农村人所说的“秋老虎”。不管怎么说,民间谚语总结的还是很准确的,这有益于人们做好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安排。
总之,夏至到,人们就要注意养生了,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平时要多喝白开水,而要少喝酒;不能因为天气炎热,而就多吃冷饮;在饮食方面,多吃些清淡的,尽量不要吃辛辣的;注意少吹风扇、空调,因为夏天人的汗腺全部开启,这样容易使寒气入身,对身体造成伤害。这些生活的细节,我们都要随时注意,才能保持身体健康,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对这些民间谚语,你是怎么看得呢?欢迎留言分享。
我是职业农民【乡村关中】,我们一起关注“三农”动态,解析“三农”热点,剖析“三农”万象,探索“三农”规律,推动“三农”发展。你对此有何高见,欢迎留言分享。
3. 夏满芒夏包括几个节气?
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了六个节气,分别是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和大暑六个节气。 立夏:斗指东南。太阳黄经为45°。是夏季的开始,从此进入夏天,万物旺盛大。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。 小满:斗指甲。太阳黄经为60°。从小满开始,大麦、冬小麦等夏收作物,已经结果、籽粒饱满,但尚未成熟,所以叫小满。 芒种:北斗指向己。太阳黄经为75°。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。同时,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麦、大麦等,“种”指种子。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。芒种前后,我国中部的长江中、下游地区,雨量增多,气温升高,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,空气非常潮湿,天气异常闷热,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,所以在我国长江中、下游地区也叫“霉雨”。 夏至:北斗指向乙。太阳黄经为90°。太阳在黄经90°“夏至点”时,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,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。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一天,从这一天起,进入炎热季节,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。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,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。过了夏至,太阳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,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。 小暑:斗指辛。太阳黄经为105°。天气已经很热了,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,所以叫小暑。此时,已是初伏前后。 大暑:斗指丙。太阳黄经为120°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正值勤二伏前后,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,经常出现40℃高温天气。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。这个节气雨水多,在“小暑、大暑,淹死老鼠”的谚语,要注意防汛防涝。
4. 惊蛰夏至冬至四个节气?
惊蛰夏至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。
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;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为惊蛰。
从惊蛰起,春耕正式开始,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,从事各种农事活动。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、施肥、灭虫、造林。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。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、驱虫、打小人、吃梨等。
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。春雷始鸣,气温回升,昆虫萌动,“九九”已尽,“九尽桃花开,春耕不能歇”。物候:桃红李白,莺鸣燕来,布谷催耕。惊蛰万物萌动,细菌滋生,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。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,饮食清淡养肝脾,多吃蔬菜清肠胃,早睡早起多锻炼。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,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,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。夏至之后,阴气始生,阳气开始衰退。
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,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,大约再过二三十天,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。
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:一候鹿角解,二候蝉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——“夏至节”。民间有祭神祀祖、消夏避伏、吃面条、食粽子等习俗。
夏至除了注意消暑解渴外,情绪上应该尽量平静,同时注意睡眠。天气炎热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。
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,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°。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至,故曰冬至。”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昼最短、夜最长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。
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在北极圈以北,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,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。对北半球其他地方而言,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。
冬至节气天寒地冻,户外活动已经较少了,人们更多的时候在家休整。冬至日成了一个串亲访友的节日。“肥冬瘦年”,在民间,冬至节气也要举行贺冬、拜冬活动,如阴历十一月冬至节丛火,祀家庙、福祠,拜父母尊长,设家宴亲戚相贺。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。
从中医理论角度说,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,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,阴阳转化,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,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。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,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,导致内热积聚,郁热上冲。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、避寒邪,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。
5. 夏天三伏哪个阶段最热?
三伏天中最热的是中伏,三伏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气划分方式,通常指的是夏季的三个特定时期,即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在这三个时期,气温通常最高,被认为是夏季最热的时段。
初伏、中伏和末伏分别按照农历划分,每个伏期十天。一般情况下,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初伏从农历初四或初五开始,中伏从农历十四或十五开始,末伏从农历二十四或二十五开始。

在这三个伏期中,中伏通常被认为是最热的时期。这是因为夏季初期,由于地表和大气的热量积累,气温逐渐升高,达到了高峰期。此时,大部分地区气温最高,特别是南方和沿海地区,往往会出现高温天气。
中伏期间,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北半球,导致太阳辐射强度最大,气温也相对较高。此时热量积聚,空气湿度较大,常常出现闷热的天气。许多地区的温度可以达到或超过35摄氏度,甚至更高,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。
初伏和末伏相对于中伏来说,气温相对较低,但仍然属于炎热的天气。初伏时,气温开始升高,但尚未达到最高点。而末伏时,气温逐渐下降,但仍然比较炎热。因此,中伏被普遍认为是三伏天最热的时期。
6. 俗话说夏至三更数头伏这是怎么回事?
俗话说夏至三更数头伏,是指在夏至这一天的凌晨三点开始,进入了头伏的计算。夏至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。而“更”是古代时间单位,每个更为两小时,一夜分为五更。所以夏至三更即为夏至这一天的凌晨六点。
关于头伏的天数,根据传统习俗,头伏持续十天。具体来说,从夏至这一天的凌晨六点开始,算起连续计算十个更,直到第十个更结束,即为头伏的结束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头伏只是三伏中的第一个阶段,后面还有中伏和末伏。中伏通常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,持续十天或二十天;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,也持续十天。
总结起来,夏至三更数头伏是指夏至这一天的凌晨六点开始,连续计算十个更,作为三伏中的第一个阶段。而具体的三伏天数为:头伏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,末伏十天。
7. 三伏天具体时间是多少?
2021年的三伏天具体是什么时间出现,延续多长时间?
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所谓的"伏天儿",就是指农历"三伏天"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
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,为第一伏的开始天。比如:
三伏天2021时间表
2021年7月21日--2021年8月19日2021年初伏:2021年7月21日--2021年7月30日(10天);2021中伏:2021年7月31日--2021年8月9日(10天);2021末伏:2021年8月10日--2021年8月19日(10天)。民间有"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"之说。那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?中伏首先这种叫法一般来说是“三伏天”,叫“头伏,二伏,三伏”,故称之为“三伏天”。“三伏天”,属于自然生态科学范畴。三伏天的“入伏”,即“头伏”,是在“小暑”节气之后的第十天前后计算,立秋之前有“两伏”,秋后有一伏,合称“三伏”。由此可见,最热的天气,自然是“二伏”了。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气温高,气压低,湿度大,风速小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。这是因为,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,白天时间长,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,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,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,温度持续增高,在盛夏,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。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三伏天要注意什么一、外出做好防晒措施,以防中暑一般来说,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,紫外线指数最高,容易中暑,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。要外出的话,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,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、涂防晒霜。可以多喝些淡盐水和绿豆汤,消暑又补充水分。二、中午10点至下午4点不宜户外运动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。研究表明,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,人体散热出现困难,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。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,就会引发全身发热、头晕、口渴、恶心等中暑症状。因此,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,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,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。三、忌吃过多的冷饮三伏天时气温炎热,此时,身体体温上升,吃冰的之后会冲淡胃液、刺激肠道、促使肠道蠕动和亢奋,减少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,影响到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和利用、造成脾胃损伤。五脏六腑是寒凉的,此时再吃冰吃雪糕,相当于雪上加霜,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,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。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,朴素又养生。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、雪糕,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,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,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、手脚冰凉的人。四、勿在室外打赤膊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,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,时间一长,皮肤不但不能散热,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,让人感觉更热。所以,越是暑热难熬,越不能穿背心短裤,甚至赤膊。打赤膊觉得凉快,只是心理作用,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。五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夏季蔬菜喝水果营养丰富、种类齐全,而且大多有清凉祛暑的作用,所以应该多吃一些。以冬瓜而言,其味甘淡而凉,有清热解毒、利水化痰、消暑解渴之功效。在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前,一定要清洗干净。因为瓜果在收获、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微生物致病菌、寄生虫卵的污染。因此,在吃瓜果之前,一定要认真清洗,然后再用开水烫一烫,以杀灭病菌或虫卵,防止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。三伏天养生小窍门(一)日常生活上保持良好的心态所谓的静心,就是指人心静如水,心无旁骛的时候的感觉。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”,天气越是炎热,我们越要心静,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。不要什么都操之过急,一昧求快。三伏天要注意不要生闷气,遇到不顺心的事,要学会情绪转移,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绿林、蓝天等,平静一下心情。保证充足的睡眠炎炎夏季,本就让人容易困乏,加上劳心劳力地工作,午休就更加重要。20-30分钟的一个完美午休可以改善大脑供血,缓解疲劳感,预防脑中风。俗话说得好:中午不睡,下午崩溃。医学已经证明:中午小憩,有助身体健康和下午继续开展工作。特别是在炎炎夏日。这一点,古人做得很到位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杨万里有诗云“梅子留酸软齿牙,芭蕉分绿与窗纱。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”夏日白昼很长,睡个美美的午觉,一下午就都是精力充沛。保证定期锻炼身体身体是生命的本钱。夏季气温高,运动锻炼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环境,夏季进行体育锻炼能避免体能的衰退,有效地提高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。运动也是最好的美容排毒圣品。早上一个有氧运动也是不错,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。(二)饮食上尽量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炎热夏季,凉拌食品和冷饮成了很多人的最爱,但是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。生冷的食物不容易消化,会刺激胃肠黏膜产生应激反应,诱发胃痛、腹泻等症状。生食如果洗不干净,很容易残留农药、细菌,也会伤肠胃;生的海鲜、肉食还可能有寄生虫。因此建议大家还是以熟食为主。凉拌菜、蘸酱菜等,一定要用清水认真将食材冲洗干净。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夏季气温较高,消化功能和抵抗力相对减弱,因此要多喝水,少吃油腻食品,饮食以清淡为宜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豆制品。食谱应该以清热、化湿、清心、补脾为主。过于油腻会造成胃肠负担,还会导致肥胖。所以尽量少摄入油炸类食品。不吃刺激性食品夏季正当头,如果饮食过多辛辣煎炒食物,或长时间讲话,睡眠不足等,常常会引起脾胃伏热、心火上炎--俗称“上火”。而人在“上火”时,抵抗力会降低,就会出现如热感冒,咽喉炎,扁桃体炎等症状。夏季本来就干燥燥热,在饮食方面最好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最好少吃些辣椒、火锅这类刺激的食品,防止脸部因上火长痘。综上所述:“三伏天”的炎热,是“积累起来的热”。这时的阳光已经南移,太阳的直射是“夏至”,夏至过后,太阳便开始了由北向南的缓慢移动。但这是太阳释放的热量已达到极致,地球的表面阴气已全部抵消,虽然阳光开始消退,但储热已达至高,炎热才刚刚拉开帷幕,夏至之后便是小暑,真正的炎热天气开始到来。“三伏天”来了,要避开炎热,少运动,静能生阴,着急上火,心静自然凉,希望大家静下心来,以平和平静的心态,对待自然界的变化,过一个平平安安的“三伏天”。民间有说法,中华文明也在炎热的三伏季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,“三伏天”的炎热,加速了“秋季”作物的成熟,生产出更多的粮食,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生存的需要。看似炎热,实为造福于民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夏至多地炎热升级,夏至适合做什么养生项目?
食疗:夏至天气炎热,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可以多吃点绿豆汤清暑或者薏米、芡实祛湿,食用冬瓜、西瓜、空心菜等应季的新鲜蔬果。
运动:天气炎热时,要避免正午在室外运动,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运动,在进行锻炼时强度不可过大,以免出汗过多,造成体液和精力被过度消耗。
2. 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?
请点击关注【乡村关中】, 分享不一样的“三农”精彩。
今天阳历6月21号是夏至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个节气。夏至这天是太阳直射最高的一天,也是白昼最长的一天,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现在天气逐渐火热,而到了阳历7月12日时,就进入三伏天了,那么,节气进入伏天后,哪天最热呢?那就随“三农”领域民间观察员的【乡村关中】一起来了解一下:
第一,关于“三伏天”的认知。每年刚到夏天,农民都会说,天气一入伏天,就热起来了,那么“三伏天”到底是什么时间呢?它是在小暑和立秋之间,是一年中温度最高,也是最潮湿的时间段,常有雷雨伴随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“东边日头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就把三伏天写的淋淋尽致。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“三伏”是关中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它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
第二,“三伏天”的时间段划分。在民间,人们所常说的“三伏天”,一伏是十天,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,所以,划分三伏天,就是: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,为第一伏开始计算天数。比如,2019年的“三伏天”时间表为:初伏为7月12日~7月21日,中伏为7月22~8月10日,末伏为8月11日~8月20日。这样一看,大家也就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了。
第三,“三伏天”闷热原因。我们都知道,农民说的入伏后,气温猛地升高,地面温度也增高,万物每天吸收的热量不断增多,而散发热量极少,这样地面温度的热量不断积累下来,一天比一天热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进入到“三伏天”后,地面的温度就达到了顶峰,天气就酷热难耐。同时,此期间,夏季雨水也增多,造成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而到了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了。
第四,三伏种中伏是最热。农村人常说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”,说的意思就是在天气最热和最冷的时候,用来磨练人意志,因为这样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毅力,也是锤炼人的最佳的时间。一年中,最热的日子就是“三伏天”,而“三伏”中又以“中伏天”最热,而末伏过后,天气也就慢慢地变凉快了。这是自然现象,任何人都无法更改。
第四,末伏在立秋之后农村人称“秋老虎”。中伏过后,就进入末伏,而末伏天一般在立秋之后,因此,农村人常说: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,晚上立了秋,还有二十四个火老虎。这样的民间谚语把立秋之后的天气变化,描述的更加清楚了。而立秋过后,天气早晚比较凉爽,到中午时分就比较炎热了;如果立秋是在晚上,那往后天气是还比较热的,这就是农村人所说的“秋老虎”。不管怎么说,民间谚语总结的还是很准确的,这有益于人们做好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安排。
总之,夏至到,人们就要注意养生了,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平时要多喝白开水,而要少喝酒;不能因为天气炎热,而就多吃冷饮;在饮食方面,多吃些清淡的,尽量不要吃辛辣的;注意少吹风扇、空调,因为夏天人的汗腺全部开启,这样容易使寒气入身,对身体造成伤害。这些生活的细节,我们都要随时注意,才能保持身体健康,也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对这些民间谚语,你是怎么看得呢?欢迎留言分享。
我是职业农民【乡村关中】,我们一起关注“三农”动态,解析“三农”热点,剖析“三农”万象,探索“三农”规律,推动“三农”发展。你对此有何高见,欢迎留言分享。
3. 夏满芒夏包括几个节气?
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了六个节气,分别是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和大暑六个节气。 立夏:斗指东南。太阳黄经为45°。是夏季的开始,从此进入夏天,万物旺盛大。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。 小满:斗指甲。太阳黄经为60°。从小满开始,大麦、冬小麦等夏收作物,已经结果、籽粒饱满,但尚未成熟,所以叫小满。 芒种:北斗指向己。太阳黄经为75°。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。同时,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麦、大麦等,“种”指种子。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。芒种前后,我国中部的长江中、下游地区,雨量增多,气温升高,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,空气非常潮湿,天气异常闷热,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,所以在我国长江中、下游地区也叫“霉雨”。 夏至:北斗指向乙。太阳黄经为90°。太阳在黄经90°“夏至点”时,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,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。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一天,从这一天起,进入炎热季节,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。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,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。过了夏至,太阳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,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。 小暑:斗指辛。太阳黄经为105°。天气已经很热了,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,所以叫小暑。此时,已是初伏前后。 大暑:斗指丙。太阳黄经为120°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正值勤二伏前后,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,经常出现40℃高温天气。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。这个节气雨水多,在“小暑、大暑,淹死老鼠”的谚语,要注意防汛防涝。
4. 惊蛰夏至冬至四个节气?
惊蛰夏至冬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。
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;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为惊蛰。
从惊蛰起,春耕正式开始,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,从事各种农事活动。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、施肥、灭虫、造林。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。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、驱虫、打小人、吃梨等。
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。春雷始鸣,气温回升,昆虫萌动,“九九”已尽,“九尽桃花开,春耕不能歇”。物候:桃红李白,莺鸣燕来,布谷催耕。惊蛰万物萌动,细菌滋生,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。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,饮食清淡养肝脾,多吃蔬菜清肠胃,早睡早起多锻炼。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,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,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。夏至之后,阴气始生,阳气开始衰退。
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,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,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,大约再过二三十天,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。
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:一候鹿角解,二候蝉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——“夏至节”。民间有祭神祀祖、消夏避伏、吃面条、食粽子等习俗。
夏至除了注意消暑解渴外,情绪上应该尽量平静,同时注意睡眠。天气炎热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。
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,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°。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至,故曰冬至。”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昼最短、夜最长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。
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,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。在北极圈以北,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,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。对北半球其他地方而言,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。
冬至节气天寒地冻,户外活动已经较少了,人们更多的时候在家休整。冬至日成了一个串亲访友的节日。“肥冬瘦年”,在民间,冬至节气也要举行贺冬、拜冬活动,如阴历十一月冬至节丛火,祀家庙、福祠,拜父母尊长,设家宴亲戚相贺。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。
从中医理论角度说,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,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,阴阳转化,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,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。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,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,导致内热积聚,郁热上冲。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、避寒邪,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。
5. 夏天三伏哪个阶段最热?
三伏天中最热的是中伏,三伏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气划分方式,通常指的是夏季的三个特定时期,即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在这三个时期,气温通常最高,被认为是夏季最热的时段。
初伏、中伏和末伏分别按照农历划分,每个伏期十天。一般情况下,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初伏从农历初四或初五开始,中伏从农历十四或十五开始,末伏从农历二十四或二十五开始。

在这三个伏期中,中伏通常被认为是最热的时期。这是因为夏季初期,由于地表和大气的热量积累,气温逐渐升高,达到了高峰期。此时,大部分地区气温最高,特别是南方和沿海地区,往往会出现高温天气。
中伏期间,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北半球,导致太阳辐射强度最大,气温也相对较高。此时热量积聚,空气湿度较大,常常出现闷热的天气。许多地区的温度可以达到或超过35摄氏度,甚至更高,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。
初伏和末伏相对于中伏来说,气温相对较低,但仍然属于炎热的天气。初伏时,气温开始升高,但尚未达到最高点。而末伏时,气温逐渐下降,但仍然比较炎热。因此,中伏被普遍认为是三伏天最热的时期。
6. 俗话说夏至三更数头伏这是怎么回事?
俗话说夏至三更数头伏,是指在夏至这一天的凌晨三点开始,进入了头伏的计算。夏至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。而“更”是古代时间单位,每个更为两小时,一夜分为五更。所以夏至三更即为夏至这一天的凌晨六点。
关于头伏的天数,根据传统习俗,头伏持续十天。具体来说,从夏至这一天的凌晨六点开始,算起连续计算十个更,直到第十个更结束,即为头伏的结束。
需要注意的是,头伏只是三伏中的第一个阶段,后面还有中伏和末伏。中伏通常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,持续十天或二十天;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,也持续十天。
总结起来,夏至三更数头伏是指夏至这一天的凌晨六点开始,连续计算十个更,作为三伏中的第一个阶段。而具体的三伏天数为:头伏十天,中伏十天或二十天,末伏十天。
7. 三伏天具体时间是多少?
2021年的三伏天具体是什么时间出现,延续多长时间?
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所谓的"伏天儿",就是指农历"三伏天"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
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,为第一伏的开始天。比如:
三伏天2021时间表
2021年7月21日--2021年8月19日2021年初伏:2021年7月21日--2021年7月30日(10天);2021中伏:2021年7月31日--2021年8月9日(10天);2021末伏:2021年8月10日--2021年8月19日(10天)。民间有"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"之说。那三伏天最热是哪个伏天?中伏首先这种叫法一般来说是“三伏天”,叫“头伏,二伏,三伏”,故称之为“三伏天”。“三伏天”,属于自然生态科学范畴。三伏天的“入伏”,即“头伏”,是在“小暑”节气之后的第十天前后计算,立秋之前有“两伏”,秋后有一伏,合称“三伏”。由此可见,最热的天气,自然是“二伏”了。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气温高,气压低,湿度大,风速小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。这是因为,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,白天时间长,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,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,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,温度持续增高,在盛夏,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。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三伏天要注意什么一、外出做好防晒措施,以防中暑一般来说,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,紫外线指数最高,容易中暑,大家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。要外出的话,要做好相应的防暑措施,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、涂防晒霜。可以多喝些淡盐水和绿豆汤,消暑又补充水分。二、中午10点至下午4点不宜户外运动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。研究表明,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,人体散热出现困难,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。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,就会引发全身发热、头晕、口渴、恶心等中暑症状。因此,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,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,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。三、忌吃过多的冷饮三伏天时气温炎热,此时,身体体温上升,吃冰的之后会冲淡胃液、刺激肠道、促使肠道蠕动和亢奋,减少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,影响到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和利用、造成脾胃损伤。五脏六腑是寒凉的,此时再吃冰吃雪糕,相当于雪上加霜,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,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。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,朴素又养生。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、雪糕,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,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,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、手脚冰凉的人。四、勿在室外打赤膊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,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,时间一长,皮肤不但不能散热,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,让人感觉更热。所以,越是暑热难熬,越不能穿背心短裤,甚至赤膊。打赤膊觉得凉快,只是心理作用,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。五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夏季蔬菜喝水果营养丰富、种类齐全,而且大多有清凉祛暑的作用,所以应该多吃一些。以冬瓜而言,其味甘淡而凉,有清热解毒、利水化痰、消暑解渴之功效。在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前,一定要清洗干净。因为瓜果在收获、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微生物致病菌、寄生虫卵的污染。因此,在吃瓜果之前,一定要认真清洗,然后再用开水烫一烫,以杀灭病菌或虫卵,防止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。三伏天养生小窍门(一)日常生活上保持良好的心态所谓的静心,就是指人心静如水,心无旁骛的时候的感觉。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”,天气越是炎热,我们越要心静,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。不要什么都操之过急,一昧求快。三伏天要注意不要生闷气,遇到不顺心的事,要学会情绪转移,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绿林、蓝天等,平静一下心情。保证充足的睡眠炎炎夏季,本就让人容易困乏,加上劳心劳力地工作,午休就更加重要。20-30分钟的一个完美午休可以改善大脑供血,缓解疲劳感,预防脑中风。俗话说得好:中午不睡,下午崩溃。医学已经证明:中午小憩,有助身体健康和下午继续开展工作。特别是在炎炎夏日。这一点,古人做得很到位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杨万里有诗云“梅子留酸软齿牙,芭蕉分绿与窗纱。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”夏日白昼很长,睡个美美的午觉,一下午就都是精力充沛。保证定期锻炼身体身体是生命的本钱。夏季气温高,运动锻炼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环境,夏季进行体育锻炼能避免体能的衰退,有效地提高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。运动也是最好的美容排毒圣品。早上一个有氧运动也是不错,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。(二)饮食上尽量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炎热夏季,凉拌食品和冷饮成了很多人的最爱,但是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。生冷的食物不容易消化,会刺激胃肠黏膜产生应激反应,诱发胃痛、腹泻等症状。生食如果洗不干净,很容易残留农药、细菌,也会伤肠胃;生的海鲜、肉食还可能有寄生虫。因此建议大家还是以熟食为主。凉拌菜、蘸酱菜等,一定要用清水认真将食材冲洗干净。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夏季气温较高,消化功能和抵抗力相对减弱,因此要多喝水,少吃油腻食品,饮食以清淡为宜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豆制品。食谱应该以清热、化湿、清心、补脾为主。过于油腻会造成胃肠负担,还会导致肥胖。所以尽量少摄入油炸类食品。不吃刺激性食品夏季正当头,如果饮食过多辛辣煎炒食物,或长时间讲话,睡眠不足等,常常会引起脾胃伏热、心火上炎--俗称“上火”。而人在“上火”时,抵抗力会降低,就会出现如热感冒,咽喉炎,扁桃体炎等症状。夏季本来就干燥燥热,在饮食方面最好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最好少吃些辣椒、火锅这类刺激的食品,防止脸部因上火长痘。综上所述:“三伏天”的炎热,是“积累起来的热”。这时的阳光已经南移,太阳的直射是“夏至”,夏至过后,太阳便开始了由北向南的缓慢移动。但这是太阳释放的热量已达到极致,地球的表面阴气已全部抵消,虽然阳光开始消退,但储热已达至高,炎热才刚刚拉开帷幕,夏至之后便是小暑,真正的炎热天气开始到来。“三伏天”来了,要避开炎热,少运动,静能生阴,着急上火,心静自然凉,希望大家静下心来,以平和平静的心态,对待自然界的变化,过一个平平安安的“三伏天”。民间有说法,中华文明也在炎热的三伏季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展示,“三伏天”的炎热,加速了“秋季”作物的成熟,生产出更多的粮食,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生存的需要。看似炎热,实为造福于民。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